教师资格证培训费根据所报名的班级不同,价格从一千到三千元不等,详情请咨询客服。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
对于教师资格证你是否有这些问题
1考个教师资格证大概要多少钱?
2教师资格证是每个人都可以考吗 ?
3报考教师资格证书都需要什么条件?
4教师资格证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方法
1、基础知识轮,30小时,15天。通读教材,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慢慢联想知识点,将它们串起来。
2、做题攻坚轮,30小时,15天。重要考点多背背、做真题的作用是攻克你在前一轮遇到的难题,直接加深你对知识点的印象。边做题,边记录错题以及错题相关的知识点。
3、错题巩固轮,20小时,10天。根据个人备考经验来看,到这一轮,基本上每一章都会有错题,这个时候就是查缺补漏,巩固重要知识点了。
4、模拟冲刺轮,20小时,10天。经过前三轮的复习,相信对笔试整体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妥妥的了,这一轮针对资料里的历年真题,模拟考试场景计时做题,熟悉考试的感觉。
这些福利,令教师岗成为择业热门行业宠儿
完成2021年小目标,我们为您量身打造专属方案
| | | |
我学习能力差 学习很吃力 教材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晦涩难懂。 | 我自觉性差 管不住自己 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看一会书就犯困。 | 我非师范生 基础知识薄弱 对教材和考试一知半解,盲目备考。 | 我急需证书 考试没把握 想早点拿证考编制,担心出现意外。 |
对历史教师资格考试的分析—古代中国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考情分析
古代中国文化是历史学科教师资格笔试考试的重要专题,而古代中国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这一考点的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包含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京剧等内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多以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出现。
二、知识呈现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及发展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②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③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3)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
(1)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主要书体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的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起源与演变
(1)先秦时期
①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魏晋时期
①成就: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②代表: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3)隋唐时期
①成就: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②代表: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4)两宋时期
①成就: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②代表作: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5)元明清时期
①成就: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而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②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③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古代中国戏曲的演变
(1)起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的形成
(1)原因: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2)形成
①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②徽剧、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3)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4)传播: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三、知识巩固
1.郑板桥在画作《墨竹图》上题诗一首:“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该作品( )。
A.体现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B.是中国画诗画结合的开端
C.着重反映个人思想情感 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2.“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这表明( )。
A.汉字有利于国家统一 B.文字是可以用来记录社会现象的
C.汉字推动了经济发展 D.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
3.“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里描述的是( )。
A.戏剧艺术的象征虚拟 B.诗词歌赋对仗工整
C.思想与科技成就显著 D.文人绘画抒情达意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郑板桥的画作《墨竹图》属于文人画,注重事情达意,不是民间画,排除A,选C;中国画诗画结合早就存在,故“开端”不当,故排除B;《墨竹图》作为文人画,并非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故排除D。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文字统一的作用。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以来,国家采取了统一文字的措施,从而使通晓文字的读书人突破了不同地区方言的限制,能够阅读同样的书籍,可见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故选D。A、C两项说法明显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文信息“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述的就是戏剧艺术的象征虚拟效果。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