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考试常见知识点
一、健康传播
(1)传播的基本概念与模式(掌握):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部分,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营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2)人际传播(掌握):
1.概念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迸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人际传播可以分为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
2.特点
(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4)相对于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二、大众传播(掌握)
1.定义:大众传播是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的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2.特点
①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②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③大众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④大众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
⑤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三、人际传播的应用(掌握)
1.讲课
2.同伴教育:是以同伴关系为基础开展的信息交流和分享。所谓同伴是指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活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也可以是具有同样生理、行为特征的人(如孕妇、吸烟者、吸毒者、某种疾病的患者等)。同伴教育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
3.演示与示范
四、常用传播媒介
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
1.传单;2.折页;3.小册子。
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
宣传栏、招贴画/海报、标语/横幅、DVD、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都属于大众传播材料或媒介,其中针对群体为宣传栏、招贴画或海报、标语和横幅、DVD。
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
1.报纸/杂志;2.广播/电视。
新型媒介的应用
1.互联网;2.手机。
五、确定健康目标(掌握)(要求:会区分各个目标属于什么目标)
1.计划的总体目标:又称计划的目的,指计划执行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总目标是宏观的、长远的,描述项目总体上的努力方向。
2.计划的具体目标
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做答:
Who——对谁?
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
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
具体目标按照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还可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政策目标、认知目标
例:某社区经过健康教育诊断后,确定心脑血管病是影响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重点干预的行为包括改变高盐高脂饮食,定期测量血压、血脂,以及高血压患者遵从医嘱服药。(掌握)
(1)教育目标
在项目执行三年后:
①使项目地区85%的成年人了解正常的血压水平和血脂水平。
②使项目地区85%的成年人相信改变高危行为有助于控制水平。
③使项目地区80%的成年人掌握测量血压的技术。
(2)行为目标
在项目执行三年后:
①使项目地区75%的成年人能做到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②使项目地区90%的高血压患者能够遵从医嘱服药。
(3)健康目标:在项目执行三年后,使项目地区成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80%。
六、制定干预策略(掌握)(要求:能够区分出措施所对应的策略属于哪一类)
1.教育策略: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①大众传媒活动如电视节目;
②通过印刷媒介开展的活动,如分发小册子;
③人际传播活动,如入户指导;
④因地制宜的社区活动,如义诊;
⑤民俗、文体活动,如庙会、赶集等。
2.环境策略(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及物质环境、条件)
如在某企业职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健康教育中,食堂提供低脂、低盐的食物,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一些锻炼设施的,属于环境策略。
3.政策策略
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体现,政策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如制定有关工间操制度,轮班制度、减免住院分娩费用的政策等。
七、营养素
定义:营养素是机体未来维持生存、生长发育、身体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必需物质。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元素中:
①常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较多,大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都在100mg以上,常量元素包括:钙、镁、钾、钠、磷、氯、硫;
②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小于体重的0.01%,每日膳食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的矿物质,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锌、硒、铜、钼、铬、钴;氟属于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
维生素有14种:
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②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胆碱、生物素。
植物化学物: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保护人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分类: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多酚、蛋白质抑制剂、植物雌激素、硫化物、单萜类、植酸等。
八、碳水化合物
(1)血糖生成指数(GI):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
(2)建议中国居民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为占总能量摄入量的50%~65%(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
(3)对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也作出要求,即应包括复合碳水化合物淀粉、不消化的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等碳水化合物;限制纯能量食物,如糖的摄入量,以保障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及改善胃肠道环境和预防龋齿的需要。膳食中的淀粉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和薯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