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培训费根据所报名的班级不同,价格从一千到三千元不等,详情请咨询客服。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
对于教师资格证你是否有这些问题
1考个教师资格证大概要多少钱?
2教师资格证是每个人都可以考吗 ?
3报考教师资格证书都需要什么条件?
4教师资格证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方法
1、基础知识轮,30小时,15天。通读教材,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慢慢联想知识点,将它们串起来。
2、做题攻坚轮,30小时,15天。重要考点多背背、做真题的作用是攻克你在前一轮遇到的难题,直接加深你对知识点的印象。边做题,边记录错题以及错题相关的知识点。
3、错题巩固轮,20小时,10天。根据个人备考经验来看,到这一轮,基本上每一章都会有错题,这个时候就是查缺补漏,巩固重要知识点了。
4、模拟冲刺轮,20小时,10天。经过前三轮的复习,相信对笔试整体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妥妥的了,这一轮针对资料里的历年真题,模拟考试场景计时做题,熟悉考试的感觉。
这些福利,令教师岗成为择业热门行业宠儿
完成2021年小目标,我们为您量身打造专属方案
| | | |
我学习能力差 学习很吃力 教材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晦涩难懂。 | 我自觉性差 管不住自己 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看一会书就犯困。 | 我非师范生 基础知识薄弱 对教材和考试一知半解,盲目备考。 | 我急需证书 考试没把握 想早点拿证考编制,担心出现意外。 |
教师资格考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复习热点-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史实;理解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地图了解战局变化,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提析概括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从装备、兵力、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国共双方军力变化,归纳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平津战役的意义,认识到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得北京的文物和人文环境得到保护,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难点: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内容,并引导: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战争初期,敌人处于进攻,我军处于防守状态。但是在正确的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进攻,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端?
学生结合上节内容回答后教师总结: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打到了国民党统治区,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从而导入新课。(板书: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一)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1.辽沈战役
教师出示辽沈战役示意图,请学生自主讲述辽沈战役的状况?
学生讲述后,教师明确: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1月。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接着教师引导: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军总兵力由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意义何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2.淮海战役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淮海战役示意图,之后请学生自主回答其基本状况。(请学生从时间、指挥员、作战部队、歼敌人数、意义等方面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时间:1949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作战部队: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歼敌人数:55万余人
战果和意义: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解放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之后教师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结合上边“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支前,巩固后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3.平津战役
时间:1949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作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灭、改编敌人数:52万
战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引导学生从当时的趋势及和平解放北平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二)渡江战役(1949年4月—1949年6月)
过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都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以和平为重,拟定和平协议,但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于是,党中央决定发动渡江战役。
1.目的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出问题: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意义
教师引导: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垮台。之后提出问题: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提示学生从反动势力和革命力量两方面来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②革命力量方面: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材料,请学生思考: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提示学生从力量对比、军队士气和人心向背、政权性质和国家职能等方面思考,之后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3分钟后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①军队士气、人心向背方面:解放军打战勇敢,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②政权性质、国家职能方面: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毛泽东懂军事,蒋介石不懂军事;国民党指挥失当。
④历史发展趋势: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出示课件,巩固本课知识。之后提出问题,请同学根据以下问题搜集资料,写篇小论文,下节课讨论。
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六、板书设计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二、渡江战役
1.目的
2.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