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BIM基本原理的介绍
一、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
无论是柱、梁、墙、楼板、门、窗等建筑构件都是一个对象(object),而每个对象都有一个3D的具体实体,每个对象也有它独有的特征数据如长、宽、高、材质、特性等性质参数。旧3D仅有点、线、面、体的集合,计算机无法直接判读处理,全靠建筑师或工程师解读。和传统的3D建模最大的不同,BIM在表达这些对象时是同时以其3D的几何数据和性质参数同时表达呈现与运算处理。
二、物件参数化(parameter-based)
同类别(class)的对象具有相通的数据结构,每一个对象的属性数据都可以继承类别的数据,这些属性数据以参数(项目/属性)及参数数值来表达或运算。参数化于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就是改变了传统设计时,每次的图说修正,设计者就必须重新绘制图说。在BIM设计,每次修改,设计者只需改编参数的值,计算机会自动产生新的3D图,不需要手动去做修正。优点像是仅需改变现有案例参数的值,即可快速产生类似的设计方案、依不同的设计需求,发展出相对应的参数化模型、提供在不同的设计条件与限制条件下的解答与选择,供业主评估参考、设计完成后的参数模型可加速下游端组件的制造与施工的实践和容易大量客制化(无论是设计或施工),可以提供业主更快更好质量的产品。
三、信息交换标准
由于国际上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套BIM软件可以支持整个建筑设计施工所有信息处理的需求,信息的可交换性变成工程顺畅的推动必然要考虑的环节。交换性是指应用程序间传递数据的能力,省略了手动复制项目数据至另一个应用程序的时间,不仅加速了设计版本的更迭,也避免了人为复制所产生的错误。传统应用程序的间的互通有赖DXF格式(图形交换格式)和只交换几何的IGES格式。80年代后期,由ISO国际标准提出EXPRESS的数据模型语言,为随后BIM技术的标准交换格式奠定重要基础,也发展出两个主要的建筑产品数据模型,一个是IFC标准(工业基础分类)—用于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管理,另一个则是CIS/2标准(CIMsteel—整合性标准–版本2)—用于结构钢设计和制造。这两个标准都描述产品几何、组件相关性、整合施作流程和材料、性能、组件制造和其他属性,也都需要利用EXPRESS 语言来设计和表达。其他常用的如XML和gbXML,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可扩展标记式语言,早期为商业应用,而后应用在工程上,gbXML(Green Building XML Schema)是为了满足绿建筑的建筑信息所制定的架构。
四、模型运作技术
建筑产业界期待的BIM技术显然比目前各家厂商能提供的还多许多,尤其在模型运作方面,厂商及所谓的第三方软件公司或学术界都还需积极研发辅助工具,才能满足更自动化作业的需求,例如,(1)工程预算能更完整更精准的同步产出(变更设计时亦能同步更新)、(2)在尽可能快捷的操作下,能更细致而详实拟真的建构出建筑物模型、(3)模型及其系结信息能相当高效地通过互联网传输与呈现、(4)更理想的建筑物生命周期跨阶段信息管理协同作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