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BIM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新作法,比起过去以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来进行建筑设计,BIM除底层技术基于三度空间制图外,所有建筑组件亦可有丰富的属性信息,用来表达建筑物设计或施工阶段的各式信息需求。当建筑物进入完工与运营维护阶段时,因建筑物外观与内部结构等主要特征已确定,对应到BIM软件内存放的建筑物数据也应无异动。今天咱们就聊聊BIM中的数据。
对于BIM的定义,由于信息科技的进步,以IFCs信息格式作为图档信息交换标准的BIM建物信息模型越来越受A/E/C 产业(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的重视。其优点在于能将图形与非图形信息整合于图文件模型中,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格式转换与纸本文件、促进信息处理的一致性与效率,以提供项目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而在BIM 建物信息模型的发展上,近来在美国总务管理局(U.S. 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主导之下,通过其下Public Buildings Service (PBS) Office of Chief Architect (OCA)所建立的National 3D-4D-BIM Program 计划,以项目生命周期的观点,由规划设计、施工及设施维护管理等阶段,为BIM的标准与应用建立一系列的准则【GSA WebSite】。
然而至目前为止,GSA的研究成果与重点仍着重在规划设计时间的应用以及BIM信息交换标准的建立,对于BIM 在项目计划与施工管理的应用上,则仍尚未有具体的发展。因此,为了解决IFCs信息格式尚无法延伸到关于作业流程及工作规范的信息,并促进BIM在实务上的应用,使IFCs更符合实际项目管理的需求,IAI 则进一步提出IDM(Information Delivery Manual)【BuildingSMART WebSite】,其目的即在于定义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程序、信息需求及作业结果,以作为建立BIM信息模型的参考依据。虽然IAI提出了IDM来解决BIM 项目计划与施工管管理的信息格式内容建立不足的缺失,但由于其发展进度缓慢,至今尚未有具体的发展结果。BIM可以视为数位化的建筑3D几何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所建筑构件所包含的信息,除了几何尺寸外,同时具有建筑或工程的数据。
这些数据提供程序系统充分的计算依据,使这些程序能根据构件的数据,自动计算出查询者所需要的准确信息。此处所指的信息可能具有很多种表达型式,诸如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剖面、详图、三维立体视图、透视图、材料表或是计算每个房间自然采光的照明效果、所需要的空调通风量、冬、夏季需要的空调电力消耗等等。好了,关于BIM中的数据就与大家说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