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BIM做为建筑信息化技术的高端,近些年一直被追捧,我国也早在2006年就开始引入,并且开始尝试应用,虽说目前发展有限缓慢,但可以看出其迅猛增长的势头。但就其知名度来说,在我国呈现出的区域特点非常明显,尤其一些地理位置较偏僻的地方,少有耳闻,今天笔者就做一下普及,说说BIM的来源与BIM模型。
BIM一词起源于1975 年,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Charles Eastman所提出的“The use of computers instead of drawings in building design”,即为BIM一词的原型,而后续Charles Eastman 出版了「Building Product Models」一书,Product Models是指工程中的Data Model 或Information Model,该书详细介绍建筑物的组件信息模型组构原理,由此开启了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源头,接着Autodesk副总裁Phil Bernstein 开始使用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亦简称BIM)介绍该公司的Architecture、Engineering 及Construction 相关软件的功能设计理念。
其后建筑产业分析师Jerry Laiserin 开始提倡BIM 概念,助使BIM 概念于业界流传开来,并提出一标准化信息交换格式,促成Autodsek、Bentley、Graphisoft 三大绘图软件厂商率先将BIM 概念及技术导入自家产品,使异质软件的BIM信息可以互相流通。
使用BIM技术降低工程的「错、漏、碰、缺」,藉此达到减省工时或降低成本,当建物完工后能将完整工程信息交付给后端营运维护团队使用,透过使用BIM 技术可达到下列七项优点,分别为:可视化展示方式、支持有效整合设计、更自动化信息撷取及信息管理、变更设计更加容易及迅速、可行性分析、减少人为疏失的错误及支持整个生命周期。
BIM模型于设计阶段提供协同作业、碰撞检测及仿真分析等功能,于施工阶段提供模型检视、施工仿真、施工排程、报表输出等功能,而为降低BIM 模型数据转移至设施管理系统所需的成本与人工输入信息时可能的人为错误。BIM模型本身可视为一个数据库,若仅撷取该BIM模型数据却不保留BIM 模型与信息的关联性,待建物进行改建或修建工程可能导致BIM模型信息与设施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发生数据不一致的情形,且在撷取信息过程中亦丧失BIM 模型可视化的优点。
上述内容,就是笔者想与各位聊得BIM的来源与BIM模型,各位刚刚进入BIM圈的小伙伴可以作为参考,加深对其的印象。同时,笔者还希望各位能够从各方面、各角度多多去了解与学习BIM,因为它可以与很多先进的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多更强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