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虽说BIM进入我国已经是10年有余了,但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是其发展较国外缓慢,应用程度较浅,相关制度落后,软件本土化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今天笔者就与大家聊聊我国BIM应用需解决的问题。
一、BIM标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沿用到BIM上也是一样。BIM作为全球建筑信息化技术中的佼佼者,可以贯穿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自然需要一套标准或者是规范来制约他或者是管理它,真正是实现海量信息之间的共享以及协同管理。因此,作为政府和建筑行业整体也应当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各自的角度来不断完善BIM应用于行业中的体制、机制、规范等等。尤其是我国的建筑行业规范目还以传统CAD模式为主,在推广BIM时经常会遇到体制内的阻碍,此时需要各方积极努力,献计献策,抛弃各自之间的成见,把标准落实到实处,让BIM真正的能够落地。
二、BIM应用软件
目前,国内的BIM软件85%以上都是舶来品,为我国BIM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就长期发展来看是不利的。国外软件的大肆发展,必然大家本土产品的生长,再加之我国在软件开发上技术人才稀缺,国外软件不适合国内建筑行情及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BIM的发展与推广。虽说国外也有很多研究机构在开发本土软件,但也是杯水车薪,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因此,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开发出一些列或整套的BIM系列软件需要整体行业来关注,需要更多BIM技术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三、BIM应用模式
目前,我国的BIM应用模式上属于初级阶段,绝大部分项目是涂有BIM之名,没有BIM之实,仅仅停留在3D模型的展示上,这样就背离了BIM理论与技术,再加上推广不力,导致很多企业或者个人,乃至整个地方市场对于BIM都是鲜有听闻。所以,加深我国BIM应用模式的深度与广度是未来BIM应用的一个主题。可喜的是,我国已经有很多典型的项目开始大规模应用BIM,而且从项目规划阶段就已经导入了BIM,然后贯穿项目始终。同时,还应该从我国的项目发包模式中研究BIM如何与之相结合,例如IPD的业主、设计、施工总承包和分包集成的模式,就是应用BIM的最佳模式,当然此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国相关的法规与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才有可能实现,还要顾及到我国的建筑国情。
四、BIM应用人才
想用好BIM,人才是离不开的,所以说建立一个强大的BIM人才队伍也是当务之急。我国的BIM应用人才过多的偏重于技术层,这与我国推广BIM的方式以及宣传有关系。管理层尤其是决策层对于BIM应用还不够重视,导致很多企业对于BIM只是停留于技术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甚至是虎头蛇尾的推广。所以,让管理层认识到BIM的重要性也是未来应用发展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只有高层领导认识到了BIM的重要性,能够站在较高的位置去审视BIM,决策BIM应用,才能够让其在企业中健康的发展。
好了,关于我国BIM应用需解决的问题今天就与大家谈到这里。虽说笔者阐述了我国应用BIM中的诸多问题,似乎其发展是举步维艰,但是随着其写入“十一五”规划之中,多地方不断颁布相关政策与法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一些大型、典型的项目尝试深度应用,BIM必然成为我国未来建筑业的一颗苍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