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一个新技术的产生,通常也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与时并进,建筑产业约于1970年代经过一次变革,当时Autodesk公司的AutoCAD计算机辅助绘图发行,帮助建筑产业从传统手绘进步到以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图,在当时对于建筑产业是一个重大帮助,但其仅止于辅助设计图的绘制。如今BIM技术的推行,不只单纯改变设计绘图模式,BIM技术更大的精神则是在对于建筑产业整体流程的改变,以解决传统流程的缺失。因于BIM技术不只是设计流程的改变,而是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转变,对于法令、标准、准则等订定都还在初步阶段,能不能反映国内实际情况还有待商榷。今天咱们就聊聊BIM的五大风险。
一、技术类风险
由于建筑产业在推动BIM技术初期,多数人对于BIM技术的不熟悉,缺乏执行BIM项目的经验,对于BIM技术掌握度不足。并且BIM技术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整理分为下列几点:
1. 项目执行经验不足
2. 软件兼容性不足
3. 模型管理困难
4. 数据互操作性效率低
二、管理类风险
如果要全面成功以BIM模式执行项目,公司内部势必要对于内部管理模式做更改,不论是内部流程的改变、主管支持度等,都必须面临BIM导入的阵痛期,整理分为下列几点:
1. 管理程序更改困难
2. 最高管理层的承诺不足
3. 工作流程转变的困难
三、市场环境类风险
目前BIM技术已逐渐推广于建筑产业,对于市场环境的接受度、人才数量、经验等还存在未知数,整理分为下列几点:
1. 缺乏可用技术人员
2. 增加短期工作负担
四、财务类风险
BIM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进行具有属性参数的三维设计,并且应用于全生命周期。依照文字中所叙述,其购置BIM软硬件是必须的,在早期会对于成本造成更多的负担,整理分为下列几点:
1. 增加短期成本
2. 额外的支出
五、法律类风险
BIM在国内目前属于推动前期,多数国外国家已撰写属于BIM技术的相关法律及规范。国内相关文献较少,并且没有经由时间的累积修正,存在风险,整理分为下列几点:
1. 缺乏BIM标准
2. 法律责任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