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早些年,BIM就像一股旋风一样,席卷了全球的建筑市场。随着这阵旋风进入我国之后,经过一段暂时的沉浮,现在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BIM因为可以改变现有的工作流程和组织企业架构,影响极为广泛及深远,我们就拿造价师一行来说,其对于大数据的处理及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造价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错误,大有取代之势,真的是这样吗?BIM来了,造价师们怎么办?
相对我国内而言,国外的BIM应用要早许多,而对于造价控制人员来说,他们负责的内容比国内的造价师要全面,基本覆盖了项目全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我国的造价人员更多是算量工作,很少有涉及到项目成本控制的。而BIM恰恰是可以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所以从表面上看我国造价师对于BIM的应用来说只是一小部分,远未发挥其一半的威力,所以让大家觉得用了BIM之后,造价师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数据是现成的,直接导入BIM软件就可以了。真的是这样吗?笔者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BIM路漫漫而修远兮
我承认BIM具有很多的优势,最为常见的就是可视化、大数据集成与分析、模拟、模块化等,但这些要想在中国复杂而又深谙的建筑市场上具体实施与应用,还为时尚早,而且必须经历过一段很长的适应时间,什么时候能够形成中国的BIM了,才有可能对行业进行彻底的变革。这段路艰辛、漫长且曲折,其中原因我们的大家都是做建筑的我就不多说了,你懂的。
二、理念与思维是无法相比的
虽说BIM是理念,它可以概念现有的造价工作与流程,借助BIM技术加以辅助。但是我国的造价工作更多以依靠造价师的思维,这点大家心里清楚。理论基础怎么能与造价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缜密的思维相比呢。再加之,在国内造价工作的范围远已超越其本身,更是涉及到工程各方的沟通,一名优秀的造价工程师甚至可以改变全局控制。造价规范与工程效益的同步协调,涉及种种微妙的利害权衡。
三、BIM软件也需要符合造价知识
我们知道,管理再精细化的项目,其实际过程中也会与BIM模型有出处,而造价师在一个项目中对于BIM模型的精度与工程实际进度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这就到导致了造价师会通过一套BIM软件形成多种的造价成本控制方法。基于此,BIM软件也必须符合这些造价理论和方法才能实现,模型与造价数据的关联,实现成本管控。
四、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虽说现在建筑工程各环节与专业分工不断细化,但是对于造价师来说,BIM的到来正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机会,毕竟他们精通项目各环节的流程,更懂得之间的关系,BIM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把数据有效的收集与存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分能力与处理速度,提高准确率,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