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即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应用相关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协同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为建设方、设计师、施工方、咨询方、监理方、物业等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势不可当。
BIM的相关特点
五大优势
可视化(设计可视化、沟通可视化、施工可视化复杂节点可视化、数字漫游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
可视化
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
协调性
建筑施工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检查,生成 各专业的碰撞检查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修改并完善。
可出图性
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优化性
可视化的设计和技术交底;精细化的施工安排;精确的工程量统计;实现钢结构的预拼装;实现构件工厂化生产;“框图出价” 进度款管理。
模拟性
施工可在设计阶段进行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 传导模拟、4D模拟、5D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模拟。
BIM生命周期
BIM模型是项目应用BIM的一个媒介,对模型建立的好坏影响着后期实施的效果,那是不是把所有的数据都填到模型中,项目就是成功的呢?BIM模型有那么大的威力吗?今天笔者就与各位聊聊建立BIM模型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数据信息共享
在项目中,通过BIM软件建立的BIM模型可以将工程中各阶段与各环节的数据信息纳入其中,进行整体的集成与整合。摆脱传统2D模式中,图纸表述不清,各自为战,信息难以沟通与传递的问题,进而解决信息孤岛,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同时,还以将BIM模型看做一个大型的数据库,项目参与各方可以通过该数据库进行信息的阅读、调取、调整及修改,始终保持信息的时效性与统一性,大大提高信息利用率,最终为全过程项目中各利益相关单位随时共享。
二、BIM模型精度
关于BIM模型精度及LOD,笔者之前做过很多介绍,这里就不再对其概念进行阐述了。这里要谈的是,BIM模型精度不是越高越好,第一时间不允许,第二条件不成熟。没有哪家业主会给你无限的时间去收集数据,即便用了BIM很多信息也是无法收集到的。所以,笔者认为模型的精度随项目而走是最佳的,也就是说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精度的模型即可。同时,仅依靠一个BIM软件或工具完成所有模型精度的建立及管理也是不现实的,项目中BIM模型一定要更具不同阶段及用途调整模型的精度,不可贪全,也不可过简。
三、专业性
虽说BIM模型可以纳入各专业的信息及数据,但是不能以偏概全。需要对项目各个专业建立专业的BIM模型才好。通过专业模型的建立可以清楚了解本专业的整体状况,例如外观、细节等等,再配合相关软件进行的分析、模拟、演示等等,提供各专业模型的应用深度,校正设计成果,指导后期施工。而且通过各专业的BIM模型对建筑各阶段的成果检验,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整体的质量,让参与各方对建筑整体的性能等方面有全面了解。
综上所述,建立BIM模型该注意哪些问题就为大家探讨到这里。笔者认为BIM模型的好坏固然影响着项目整体,但绝对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例如项目管理工具及方法,决策是否正确,信息反馈是否及时等,都是影响项目整体因素。所以说,建立BIM模型不但要好,最为主要的是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