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分析—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一、考情分析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资格考试对该部分的考查从来都不会吝啬笔墨。纵观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的题目,我们发现它多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二、知识呈现
(一)发展过程
1.史前时代
(1)特点:用稚拙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组合成图案,自然、质朴、粗狂,又不失浪漫。
(2)成因: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多是劳动场景的描述。
(3)代表: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彩陶舞蹈纹盆。
2.夏商周
(1)特点: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有序,造型准确,以人物肖像画为主。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成因:神权政治在生活中的写照。
(3)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3.秦汉:线条造型技法趋于成熟。
(1)特点: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绘画流行浪漫与幻想主题。
(2)成因:儒学神学化和神仙巫鬼盛行。
(3)代表: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马王堆汉墓帛画。
4.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1)特点:中国绘画艺术脱离了质朴简略阶段,进入精妙发展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绘画理论出现,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画人物要注意人物的精神气质等绘画理论);以人物肖像画为主要创作主题。
(2)成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发展,人们重新反省儒学,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又不愿同流合污,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由于他们文化修养较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3)代表: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5.隋唐:中国绘画的高峰。
(1)特点:重情趣求意境,追求“画中有诗”;带有外来文化的风格;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人物画占主导地位;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2)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唐诗兴盛,继承前代基础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6.两宋:绘画艺术发展。
(1)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风俗画成为画坛最大的亮点,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画学兴起,绘画创作商品化倾向明显。
(2)宋代绘画繁荣的原因: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商品经济发展(绘画商品化),城市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民间过节日都喜爱粘贴图画(风俗画流行),帝王喜好(宫廷画院活跃)。北宋国家基本统一,山水画气势恢宏;南宋国家分裂,偏安一隅,马远、夏圭的山水画景物偏放,显示“残山剩水”的特点。
(3)代表:宋代人物画家李公麟发展了“白描”的画法,“不使丹青,光彩照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的市井风貌;宋徽宗赵佶的书法绘画独树一帜。
7.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最为突出。
(1)特点:更加强调个性而不拘成法,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风格奇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
(2)代表: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3)成因:明清时期,由于政治上专制制度强化,社会动荡不安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为小说做插图的模板画出现。
(二)几种主要的绘画类型
1.风俗画
(1)特点:以市井风情为题材,不带政治、宗教和伦理的价值判断。
(2)成因:商品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3)表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民间的年画、壁画和剪贴画;明清小说中的剧情插图等。
2.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区别于宫廷和民间画师,不属于画种)。
(1)特点:集文学、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以写意为原则,以自娱为目的;时代特点明显。
(2)成因:文人崇尚气节,特立独行,有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
(3)发展过程:魏晋时期出现;宋代发展;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突出。
3.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1)特点:在题材上,讲究布局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法,突破时空限制,广摄景物,有高远、深远、平远等多种取经方法,不拘泥于客观自然的逼真描写,追求主观情致和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以形写意”乃至“得意忘形”)。
(2)发展:形成于魏晋南北朝,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4.写意画:国画的一种画法,俗称“粗笔”,跟“工笔”相对。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三、知识巩固
1.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③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下图是南宋赵盂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
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
3.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画描绘了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B.风俗画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和活跃有关
C.该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D.该画属于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
4.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
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
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D.作者善画宗教人物
5.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心灵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6.绘画是人类文明的一笔财富,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古老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风格不断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宋偏安江南——“残山剩水”
B.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画、山水画兴起
C.明清时代变革、社会动荡——画风雍容华贵
D.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盛行
7.宋朝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应试的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却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
A.山水景物 B.真实情景 C.情趣意境 D.人物形象
8.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步辇图》是唐代阎立本的代表作品,属于人物故事画,故排除①,②是明清时期水墨画的特点,故排除。综合来看,正确选项为③④,故答案为B。
2.【答案】C。解析: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宫廷绘画,主要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文人画是非功利、重写意的,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体现了“书画同源”的特征,同时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故本题答案为C。
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排除A。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的是在隋唐时期,排除C。“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排除D。故选B。
4.【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结合所学可知,该作品的作者为盛唐时期的吴道子,他擅长画宗教人物,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见天神的情景,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故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答案】B。解析:据材料“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突出精神的特点,即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B正确;A中只强调体现心灵,没有反映以形写神的特点,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笔意奔放,体势连绵的特点,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真景实现的特点,故D错误。故答案为B。
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妇女的束缚也相对减少,唐代的女性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唐朝的画风雍容华贵,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中要求“不正确选项”,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均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故答案为C。
7.【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了宋代绘画注重人情趣意境的表达而不在于真实的描绘事物的真实外形,体现了中国绘画“以形写神”注重意境的特点,故答案选C项,ABD三项表述不是宋代绘画的特点。
8.【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该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二元特性,出现雅、俗分立的发展趋势。A项,风俗画在两宋时期兴起,多描写民间风情和市井生活,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文人画的创作主体多为占据高层士大夫身份的文人士子,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形式高雅,故A项正确。B项,话本出现于宋朝,小说出现于明清时期,但是它们都迎合市民阶层,内容通俗,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高雅化”倾向,故B项错误。C项,汉赋是汉朝的文学形式,唐诗是唐朝文学形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宋元以后”,且汉赋和唐诗均是高雅文化的代表,故C项错误。D项,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曲和京戏均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